二、定期消菌:采用工廠化分段式養豬工藝,全進全出生產方式時,對各單獨的養豬單元,由于其封閉性較好,對環境控制的要求越高,其消菌則越為嚴格。通常的作法是,在該單元空出后,透徹清掃,沖洗欄舍,對豬床、床下排污溝、地面及墻壁、保溫箱、保溫板、天花板、飼槽等應仔細地洗凈糞污,不留死角,在噴灑過硫酸氫鉀復合鹽粉作用數小時后洗凈。在尚未干燥時,即關閉門窗進行熏蒸,24h后通風換氣,至少干燥7天方可進豬。有條件的場于進豬前應對消菌效率予以檢査,不合格時應再行消菌一次。
三、局部消菌:采用傳統養豬工藝、非全進全出生產方式,對斷奶后、轉群后或出售豬只后空出的欄舍可用本法消菌。方法是將欄內清掃干凈,高壓水沖洗,向地面、墻壁、食槽、水槽潑灑過硫酸氫鉀,消菌數小時后,以清水洗凈消菌液,干燥后即可進豬。
四、終末消菌(大消菌):疾疫大面積發生和流行后,末后一頭疾疫豬死亡、撲殺、轉移出場,經過該疾疫的較長潛伏期無新疾疫發生時,在整場用過硫酸氫鉀進行整體消菌。應掌握的原則是先消菌未發疾區,后消菌發疾區;先消菌豬舍外,后消菌豬舍內。豬舍外環境消菌應在進行了大掃除,清理場地后進行,糞便、垃圾等應予焚燒,水泥表面潑灑消菌劑,需要時對疾疫豬曾接觸的泥土地面也須用過硫酸氫鉀進行消菌。舍內消菌則可按前述程序進行,需要時可適當再增加消菌劑的濃度。
五、飲用水消菌:在使用江河、湖塘水作飲用水源又未進行過濾凈化時,可使用過硫酸氫鉀復合鹽粉通過定量加劑器或水塔加入水中對其消菌。
上一條: 使用增氧底改片時的注意事項
下一條: 探究不同增氧片對于不同植物的影響